9月6日至7日,机电工程学院迎来2025级新同学。学院提前谋划、周密部署、全员发动,坚持“前置化筹备、精准化服务、人性化关怀”原则,用心用情做好迎新各项工作。
一、前置化筹备早部署,全力筑牢迎新“保障线”
学院推出“线上前置服务”模式,通过新生QQ群、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提前推送《新生报到指南》《校园生活手册》等资料,主要包含报到流程、行李邮寄、宿舍配置、专业介绍等内容;图文重点推送新生辅导员,全面展示由青年博士、学工干部组成的新生辅导员队伍的学术背景、工作理念及专业特长,并24小时在线解答新生关于专业学习、校园生活等方面的咨询。同时,学院创新发布“机电专属校园地图”,精准标注实验室、科创基地、工程训练中心等主要教学科研场所,实现了“新生”到“校园通”的无缝衔接。

二、精准化服务强保障,合力压实迎新“责任链”
学院高度重视迎新工作,成立由党政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迎新工作领导小组,先后召开党政联席会议、迎新工作会议、新生辅导员专题会议4次,研究制定迎新工作方案,细化分工,明确责任。针对新生报到流程、宿舍安排、物资准备、志愿服务、应急保障等关键环节,班子成员结合各自分工,逐一梳理风险点、明确时间表,确保“事事有人管、件件有着落”。班子成员全程驻守迎新现场,靠前指挥,分工协作,及时协调解决报到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班子成员、辅导员走进新生宿舍,与新生及家长沟通交流,鼓励新生尽快转变角色、融入大学生活。组织召开新生家长座谈会,介绍学院办学特色、专业优势及人才培养方案,倾听家长诉求,搭建家校沟通桥梁,让家长放心、让新生安心。

三、人性化关怀显温情,努力打造迎新“暖心牌”
学院推出一系列人性化、特色化迎新举措,用细节传递关怀,用实干彰显作为,让新生感受到“家”的温暖。学院在报到现场设置“新生报到处”“行李寄存点”“咨询服务台”等功能区域,配备遮阳棚、饮水机、急救箱等物资,为新生营造舒适便捷的报到环境。“迎新签名墙”上,新生留下青春笔迹,定格初入校园的憧憬;“党员先锋岗”前,青年博士党员和学生党员为新生一对一答疑解惑,践行责任担当;“时光信箱”内,新生写下理想初心,立下四年奋斗之约。智能迎新更显专业特色,现场3D打印以沉浸式、趣味性、科技感的形式,向新生及家长直观传递了专业的独特魅力,充分彰显了学院“厚德精技、求真笃行”的精神内核。

下一步,学院将深入开展新生军训、入学教育、专业认知等活动,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融入学院大家庭。
(撰稿:张倩 摄影:姚启 责任编辑:张倩 审核:程轶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