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磊(教研室主任):
男,1981年12月生,硕士,讲师。从事自动化专业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讲《控制工程数学基础》、《现代控制理论》等课程。科研方向是多智能体系统协同控制。主持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1项、主持横向课题2项;参与国家面上自然基金1项、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1项、横向课题4项;发表学术论文12篇,其中2篇论文被SCI/EI收录;授权发明专利6项,其中国际专利1项;出版学术专著1部。主持安徽省一流专业建设、安徽省省级质量工程项目2项、校级特色专业建设项目1项、校级教研研究项目3项、校级示范课改革项目1项等;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发表教研论文4篇;指导学生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获国家级4项、省级4项;指导学生参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获省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
鲍婕:
女,1982年6月生,博士,教授,2024杰出青年女科技工作者,安徽省教坛新秀。从事自动化专业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讲《电力电子技术》、《表面贴装技术》、《自动化专业英语》等课程。科研方向是半导体封装技术,黄山市前沿技术创新团队带头人,大功率半导体先进封装黄山市技术创新中心负责人,黄山学院先进封装技术创新团队负责人。主持安徽省科技重大专项、安徽省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重大项目、安徽省高校优秀青年人才国外访学项目、黄山市科技计划项目等;主持横向课题5项;发表学术论文26篇,其中14篇论文被SCI/EI收录;授权发明专利11项,并转让2项;出版学术专著1部;参加制定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功率半导体行业联盟团体标准各1项。主持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项目、校级教学创新团队、课程思政建设等教研项目;获得第五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安徽省赛产教融合二等奖;发表教研论文4篇;指导学生参加安徽省电力电子相关竞赛,获省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
郭一军:
男,1977年9月,博士、副教授。从事自动化专业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讲《数字电子技术》、《自控系统仿真》、《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等课程。科研方向:机器人系统控制、无人飞行器姿态控制;主持各级各类科研项目4项;参与科研项目5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2项。主持教研项目2项,发表教研论文5篇,指导学生竞赛获奖10余项。
钱庆文:
性别男,出生1980年02月,博士研究生/博士,副教授职称,中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理事。从事机器人、嵌入式等方面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讲《机器人学基础》、《微控制器技术》等课程。科研方向为机器人相关技术的研究;主持教育厅重点项目1项、重大项目1项;参与省级科研项目2项,主持横向课题5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4篇论文被SCI/EI收录,授权发明专利2项,出版专著1部。主持校级教研项目2项,发表教研论文3篇,指导学生竞赛获省级一等奖3项,国家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多项。
金煌煌:
男,出生年月1986年8月,工学博士、博后在站、副教授。从事自动化专业课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讲《工业组态与触摸屏技术》、《电子线路辅助设计》等课程。科研方向工业自动化、磁异常探测;主持安徽省高校科学研究项目重点项目2项,主持安徽省高校理工科教师赴企业挂职实践计划项目1项,主持安徽省中青年教师培养行动项目1项,主持校人才启动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面上/重大基金3项,主持横向课题4项;发表学术论文11篇,其中6篇论文被SCI/EI收录,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1项,出版专著1部。主持省级教研项目2项、校级教研项目1项,获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三等奖,发表教研论文1篇,指导学生竞赛省级以上奖项10余项。
周武:
男,1982年11月出生,工学博士、副教授。从事自动化专业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讲《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等课程。科研方向:机器人导航与控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一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一项;发表学术论文12篇,其中10篇论文被SCI/EI收录。
赵磊:
男,1981年12月生,硕士,讲师。从事自动化专业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讲《控制工程数学基础》、《现代控制理论》等课程。科研方向是多智能体系统协同控制。主持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1项、主持横向课题2项;参与国家面上自然基金1项、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1项、横向课题4项;发表学术论文12篇,其中2篇论文被SCI/EI收录;授权发明专利6项,其中国际专利1项;出版学术专著1部。主持安徽省一流专业建设、安徽省省级质量工程项目2项、校级特色专业建设项目1项、校级教研研究项目3项、校级示范课改革项目1项等;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发表教研论文4篇;指导学生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获国家级4项、省级4项;指导学生参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获省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
郑小帆:
男,1990年12月生,硕士研究生、讲师。从事自动化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讲《自动控制原理》、《微控制器技术》等课程。科研方向嵌入式系统应用和传感器技术,主持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重大项目1项、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重点项目1项、安徽省教育厅一般项目1项、安徽省功率集成电路工程研究中心重点项目1项、安徽省高校理工科教师赴企业挂职实践计划项目,横向项目15项,累计到账经费约140万元。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3篇论文被SCI/EI收录,授权发明专利5项,出版专著1部。,主持专业服务安徽省十大新兴产业项目、微控制器技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等教研项目,发表教研论文3篇,指导学生竞赛获国家一等奖4项,二等奖6项,省级奖项60余项。
胡松:
男,1997年3月,硕士研究生、讲师。从事自动化专业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讲《过程控制工程》、《虚拟仪器》等课程。科研方向现代测控技术及系统。参与科研项目20余项,主持横向课题4项;发表学术论文5篇,其中1篇论文被SCI收录,授权发明专利3项,其中国际专利1项,发表教研论文2篇,指导学生参加第十九届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工业嵌入式赛项,国家一等奖;参加2024年睿抗机器人开发者大赛安徽省智能制造数字孪生研创竞赛项目,国家三等奖;第十六届安徽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省级一等奖;2024年睿抗机器人开发者大赛安徽省足球竞技竞赛项目,省级三等奖;安徽省机器人大赛单片机与嵌入式赛道,省级二等奖;第十八届西门子杯中国智能挑战赛—智能制造创新研发赛项:工业硬件研发赛道,省级三等奖;第二十六届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机器人竞技赛,省级三等奖;第十八届西门子杯中国智能挑战赛—离散行业运动控制方向,省级二等奖。
汪礼:
男,1985年9月,研究生硕士、讲师。从事自动化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讲《电路与模电》、《模拟电子技术》等课程。科研方向功能陶瓷特性研究;主持各级各类科研项目4项;参与科研项目21项;发表学术论文4篇,其中2篇论文被SCI/EI收录。主持1项校级教研项目,发表教研论文1篇,指导学生竞赛获得国家级奖项1项,省级奖项2项。
陈佩军:
男,1982年9月,硕士研究生、讲师。从事自动化专业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讲《工业自动化网络技术》、《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等课程。科研方向冷原子重力仪动态相位研究;发表学术论文3篇,其中3篇论文被SCI/EI收录,发表教研论文2篇,指导学生参加西门子智能制造挑战赛获省级一等奖。
王哲:
女,1983年07月,硕士研究生/硕士,讲师,中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理事。从事自动化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讲《电机与拖动基础》、《可编程控制器技术》等课程。科研方向智能控制;主持教育厅重点项目1项;参与省级科研项目2项,发表学术论文5篇,授权发明专利3项,出版专著1部。主持校级教研项目1项,发表教研论文1篇,指导学生竞赛获省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国家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
胡娟:
女,1989年10月,研究生硕士、实验师。从事自动化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讲《电路分析基础实验》、《模拟电子技术实验》等课程。科研方向功能陶瓷特性研究,主持各级各类科研项目5项;参与科研项目18项,主持横向课题1项;发表学术论文7篇,其中2篇论文被SCI/EI收录,授权发明专利1项。主持2项校级教研项目,发表教研论文2篇,指导学生竞赛获得国家级奖项2项,省级奖项6项。
米松涛:
男,1994年6月,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工学博士学位。从事自动化专业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讲《检测技术与仪表》、《工业组态与触摸屏技术实验》等课程。科研方向智能制造、红外测温;参与国防技术基础项目2项、国家面上自然基金1项、河北省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基金1项、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项目1项;发表学术论文7篇,其中5篇论文被SCI/EI收录,授权发明专利2项。
陈霞:
女,1997年11月,博士。从事智能装备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讲《模拟电子技术》等课程。研究方向为半导体新能源器件,发表学术论文4篇,均被SCI收录,授权发明专利1项。
王琳:
性别女,1986年5月,博士、讲师。从事电气工程专业的相关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讲《微控制器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等课程。科研方向是电力系统运行及其控制,电力电子功率变换及新能源发电技术,2012年-2015年在安徽工业大学电气信息学院,攻读工学硕士,期间参与了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重点研究资助项目(KJ2012A048)和安徽省马鞍山市科技计划资助项目(JN-2011-06),主持了安徽工业大学研究生创新研究基金项目(2013066)。2015年-2018年在河海大学文天学院电气信息工程系任教,期间主持了河海大学文天学院院级重点项目(WT15005ZD)。2018年-2025年在河海大学能源与电气学院,攻读工学博士,期间参与了江苏方天电力技术有限公司科技研究项目(1047-818004316),主持了江苏省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项目(KYCX21_0474)。发表学术论文9篇,其中6篇论文被SCI/EI收录,授权发明专利3。
陈淑桦:
女,1998年6月,苏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讲师。从事电子类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讲《电路与模电》、《模拟电子技术》、《电路与模电实验》等课程。科研方向为先进半导体材料的设计及其在光电器件中的应用,发表学术论文11篇,其中11篇论文被SCI收录,授权发明专利2项。指导黄山学院大学生创新大赛银奖,中国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创意大赛暨失效分析赛华中分区赛优秀奖,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三等奖。
李海:
男,1993年10月,博后出站、讲师。从事新型智能光学纳米结构、半导体材料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讲《工程化学》、《智能装备诊断与故障维修》和《先进制造技术》等课程。科研方向纳米材料、半导体材料的可控合成、功能化修饰与应用以及光热催化领域,从事科研工作以来,申请人以第一作者(含共一)已在Adv. Mater.,J. Mater. Chem. C,Nanoscale期刊发表SCI研究论文3篇,获授权专利4项;以合作者身份在Joule,Nano Research等期刊发表SCI研究论文4篇。主持校级启动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1项,参与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参与横向科研项目2项。